非遺時光:熱鬧非凡年豐莊善緣老會 鑼鼓喧天300載
- 1608253618
- 文旅北京
年豐莊善緣老會始于明末,盛于清乾隆年間,有三百多年歷史,于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今天,讓我們走進年豐莊善緣老會,了解這項300年傳承的民間花會。
年豐莊善緣老會
年豐莊善緣老會原名燈花會,據傳明末就已形成。清乾隆年間,年豐莊燈花會應邀參加丫髻山廟會,遇到到此進香的乾隆皇帝,他十分喜歡燈花會的表演,當即御賜龍旗,賜名“年豐莊善緣老會”。御賜的龍旗已無跡可尋,村民根據老人的回憶仿制了一面淺天藍色三角龍旗,成為老會標志。

年豐莊善緣老會由十幾檔民間花會組成,現存的十一檔為:門旗大篩(鑼)、開路、舞獅子、少林、五虎棍、小車會、高蹺、地秧歌、十不全、吵子、堂鼓。
歷史上,該會因各種原因幾經中斷,最近一次恢復走會是2006年春節。村里老人回憶,過去有老爺廟,春節初二、初三踩街表演之后有拜廟儀式。隨著老爺廟的消失,拜廟儀式改為在闊地表演。元宵節當日還有送圣酬神表演,宣告整個年節結束。如今已失傳,演變為各檔會頭和組織者公布賬目并祈求來年平安的活動。
門旗大篩
門旗大篩共有門旗8面,4面紅旗、4面天藍旗。旗子為三角形,旗面高1.1米,底面長1.7米,帶白色牙邊,上面寫著“年豐莊善緣老會”。由8個人扛著,分兩隊走在花會最前面,兩面大篩為純銅鑄造,直徑80公分,打起來特別洪亮,方圓四、五里都能聽到它的聲音,每次起會要環繞村中街道敲三遍。

第一遍:通知各檔會人員做好準備。
第二遍:催促各檔會抓緊化妝。
第三遍:和門旗一起由南向北把各檔會匯集在一起,接到起會地點。
走會開始后,門旗大篩是第一檔,走在花會隊伍最前面。
開路

開路,俗稱“耍叉”,屬雜技類項目,技藝難度很大。民間有“當年的棍,十年的叉”之說。叉是鐵質叉頭,木頭把,分單叉頭和雙叉頭,過去還有?;鸩娴??!伴_路”一詞源于“開路神”,目的是去除各路妖孽,掃清“神路”。
耍叉的都是五鬼打扮,具體說就是:“開路叉,逞英豪;勾花臉,桐油照”。
舞獅子
本檔會有兩頭獅子,一雌一雄,雌獅為黃色,雄獅為藍色。獅頭高60公分,每個獅頭上有8個銅鈴鐺,獅衣長4米左右,單個獅子總重達30多斤。每頭獅子由兩個人扮演,分拿頭的和拿尾的。獅子在起會前,放在廟門兩邊,意為把守山門。
少林
這檔會來源于少林寺。晚清時期,北年豐村少林會曾聘請過衡水一武功高人李連清為師傅,此人曾給有錢人家看門護院,年豐莊善緣老會了解他的功夫后,特聘請他來會里教少林功夫。
五虎棍
五虎棍起源于宋代,它表演的是宋太祖趙匡胤懲治“董家五虎”的故事。董橋村有兄弟五人號稱“五虎”,橫行鄉里欺壓百姓。
善緣老會五虎棍是解放初期由順義二張營學來的,現在五虎棍的表演器械以長短棍、三節棍、大梢子為主,有單練、對練和群練。
主要套路有:掛梢子、單撇扇、雙撇扇、四打、悶頭、兜袖、三抽、三捂、二龍頭、十八棒等。
據有關史料記載,五虎棍散打套路不在其內,固定的表演套路為72套、420個定式,全部表演下來需要2個小時。
善緣老會的五虎棍也是人才輩出,技藝精湛,表演場面十分壯觀。
小車會
小車會表演的是“昭君出塞”的故事,由8個人來表演。
前后出場的人物包括:前面是公子,代表書生;其后跟著拉車的,代表丫鬟;有兩個打花棍的,代表打手;其后是兩個跨沿的小孩,一男一女;坐車的是娘娘,推車的是護院。
演出開始后,推車、拉車、坐車的,都隨著“噔不隆咚鏘、噔不隆咚鏘”的打擊樂邊做動作邊前行,上坡、下坡、過溝、越坎。
小車會的套路有:圓場、睡覺、切軸、過河、誤車、晃車、過橋、跑車、退場等。
高蹺
共12位角色,該村高蹺為武蹺。
地秧歌
地秧歌,以文扇、武扇、漁翁、樵夫為主要角色。
十不全
十不全,一人手腳并用敲打木架上的鑼鼓镲,其他人分角色舞蹈。
吵子
吵子,打擊樂為主,曲調激烈歡快。
堂鼓
堂鼓,給門旗、開路、獅子配樂。
如今,“年豐莊善緣老會”成為當地特色民俗活動,每年都有國內外游客慕名前來,見證這場村民自娛自樂的傳統盛會。
(文圖/文旅北京)
征文啟事
為能讓網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,記錄旅途美好回憶,北京旅游網特面向全球網友公開征集文旅類稿件。范圍涵括吃喝玩樂游購娛展演等屬于文旅范疇的內容均可,形式圖文、視頻均可。
稿件必須原創。稿件一經采用,即有機會獲得景區門票、精美禮品,更有機會參與北京旅游網年終盛典活動。
投稿郵箱:tougao@visitbeijing.com.cn
咨詢QQ:490768046
更多北京旅游攻略
短信獲取驗證碼
用戶無需注冊即可快捷登錄,登錄后可申請成為作家